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

RF共源極放大器需要匹配電路嗎? Do we need matching circuit for RF common-source Amplifier?

        到底從什麼時候就在接觸電晶體電路了呢?  印象中好像高中物理就在教電晶體放大器了,上網查了一下高中高職的確就在教電晶體放大器,所以很早很早就在接觸電晶體放大器的電路,無論是學校課本Smith Electronics到補習班的講義,到後來開始學微波工程從放大器變成射頻放大器,但從電子學到射頻電路突然之間有種有點說不上來的模糊地帶

        下圖Figure 1是學電子學放大器電路一定會看到的共源極common-source放大器(省略了部分偏壓電路),大部分RF射頻放大器也都是共源極(or common emitter)的結構,電子學講義第一步會分析偏壓點,然後用小訊號模型開始分析ac gain,整個過程你也不需要知道什麼是反射係數,S parameter的一些微波工程裡面講到的東西,就可以理解這個電路的工作原理。
     
Figure 1

        下圖Figure 2為小訊號模型,一般RGS會非常大,所以輸入的訊號Vin會直接等於vgs,然後被放大,那這個時候我們需要輸入匹配電路嗎? 訊號直接灌到gate不就好了,匹配後電壓還少了一半...........
Figure 2
        如果像我這種電子學沒念好,微波工程又一知半解就會覺得有些地方說不清楚,微波工程的觀念說如果沒有作conjugate matching是沒辦法取得最大的gain (S21),但figure 3電子學電路看起來,RS一般為50ohm,我們假設RGS是RS 10倍大也就是500歐姆好了,不匹配直接接到gate端,這樣vgs = 500/(50+500)*VS = 0.91VS, 幾乎等於全部的VS, 但這樣反射係數S11 = -1.7dB幾乎全反射,這樣拿的到好的Gain/S21?

        但如果加了一個匹配電路把輸入阻抗匹配到RS,沒有全反射會有全部的功率輸入會得到最大的功率轉移,但電壓振福Voltage Swing不就變小了嗎0.5*VS? 共源極放大器不是要讓vgs voltage swing最大嗎?

Figure 3



         這問題說實在我自己有想過,但後來也沒想通就推給RF電路就是這樣這種不負責任的說法,但今天就來一探究竟。

          Figure 4為負載為500ohm,這結果就是分壓定律計算的結果,V2會等於0.9V1的voltage swing在R2上面,到這裡應該沒有什麼問題。

Figure 4
        我們在上面的電路增加一個簡單的匹配電路L Type LC Matching Network如Figure 5所示,這邊VS為1GHz所以簡單計算一下所需要的電容C1=0.96pF, L1=24nH,我們再觀察一下這時候V2的電壓會等於0.5*VS,如同先前推想,但是R2上面的電壓會變成1.6*VS,Voltage Swing大於VS本身,套句我尊敬的前輩的口頭禪,這怎麼可能?
Figure 5 
        但這其實一切都符合電路原理,回想一下微波工程在講匹配的目的是什麼? 最大功率轉移,這邊都在講功率Power而不是講電壓Voltage或電流Current,但如果我們負載的阻抗已經確定了,最大的功率轉移就會等於最大電壓轉移在Real Part負載上面,也就是在經過匹配網路後,V2看入的節點往內看的確滿足最大功率轉移,而且匹配網路加上負載本身因為只有Real Part會消耗功率,所以R2上面的V3 Voltage Swing要滿足功率守恆,所以負載上面的電壓經過匹配網路後會大於VS的原因。


        其實講了這麼多,最後會發現如果要取得最大的Gain還是需要阻抗匹配,Figure 1這個單向性小訊號分析unilateral small signal network model,S11等於-1.7dB,輸入阻抗為500ohm,所以conjugate matching就是要把500ohm匹配到50ohm。

        經過匹配後Voltage Swing會從0.91*VS變成1.6*VS,會相差4.8dB,最後會發現整個理論其實是相通的,這個例子有匹配與沒匹配會多出4.8dB的Gain。

        只是工程上用不同方向看問題,類似Frequency Domain和Time Domain一樣,如果你跟我一樣電子學沒有學得很好,微波電路卡住的時候要偶而回頭看一下電子電路學等源頭的學科,我想當初寫微波工程這些教科書的人本身基礎學科一定都很強,所以在寫微波工程他並沒有感到什麼問題。

PS. 現在網路上很多免費的工具可以用,協助檢驗答案有沒有錯誤,上面的模擬軟體為Qucs Quite Universal Circuit Simulator,有興趣可以點進去看看。



2018年2月10日 星期六

歐美濾水壺大戰 3M Filtrete vs Brita Maxtra

3M Filtrete and BRITA MAXTRA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之前有聊過新竹的水質偏硬,直接煮水垢偏多,喝起來口感也會變差,Brita Maxtra算是一個方便的解決方案,但這幾年大賣場也會常看到另外一家產品3M Fitrete,3M和Brita兩家的濾心在台灣賣的價格想差不多,一個大概約200多快新台幣,前陣子逛濾心不夠去大賣場要買濾心,但看到3M在特價加上家裡的Brita濾水壺用久了外觀有點舊了,就買來比較看看。





    Brita and 3M這兩種原理一樣,主要的材料就是標榜無鈉樹脂加上活性碳構成,所以可以去吸納一些金屬離子與吸附異味。

所以使用上如果有看到黑黑一粒一粒的東西是裡面的活性碳,喝下去是不會有什麼問題的。



另外這種簡易型的濾心都有建議時間時間,3M號稱長效型可以使用12週 240L,BRITA是說台灣水質可以使用4週 100L,帳面數據看起來3M好像比較划算。

BRITA上面有電子計時器提醒你什麼時候要更換,3M上面有12月份紀錄上次濾心更換的時間。



        但說實在的這個都是參考建議,因為台灣各地的水質軟硬度差異很多,每個人的用量也都不同,很難很清楚界定什麼時候要更換濾心,但我個人比較喜歡3M的設計,至少不會沒電。而且3M的濾心速度比較慢,這種活性碳濾心說實在速度太快效果反而不好。

TDS Benchmark

        再來是殘酷的歐美大對決了,看誰可以軟化新竹的自來水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1. 首先用量測一下水龍頭原本水質的TDS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2. 倒入濾水壺中過濾後再量測一次。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3. 重複上面的動作,將過濾後的水再倒入濾水壺中。
  

        3M的效果表現的不錯,但不知道為什麼 BRITA跟我之前測試差距頗大,之前BRITA過濾後都還有5x,但今天拆新的只有降到8x,難道是有一致性的問題(職業病上身),下次開新的再來測試看看。
        
       今天無聊一下把兩家的濾心比對了一下,就帳面數據跟設計,我會比較喜歡3M,有不錯軟水效果不錯,雖然TDS不代表水質的一切,但這是自己可以自己取得的數據,濾心設計跟濾水壺設計我個人也比較喜歡。
      下次要買哪一家呢? 其實就是大賣場哪家便宜就買哪一家,效果一樣沒有必要一定要迷戀那一家。
          



熱門文章